閻錫山在南京的公館有三處,分別為玄武區上乘庵16號、高樓門51號和鼓樓區頤和路8號。上乘庵與高樓門兩處,均因擴路動遷,蹤跡全無。現僅存的頤和路8號公館建于1936年。整個公館宅院,坐北朝南。院內,雪松檜柏,蒼翠欲滴,假山嶙峋,花草繁茂,暗香浮動,沁人心脾。主體建筑為中西合璧式二層樓房,鋼筋混凝土結構。一樓通廊似軒,采光充裕;二樓露天陽臺,寬敞如坪。綠色釉瓦屋脊,黑色筒瓦屋面,四方順水,色彩協調,雍容華貴,高雅不凡。另有門房、西式平房、廚房、汽車房等附屬建筑。抗戰勝利后,成為勵志社的高級招待所。1949年04月14日,李宗仁撥給閻錫山居住,閻僅住7天,便于04月22日下午倉皇登機飛離南京。
閻錫山(1883-1960年),字伯川,山西五臺人。幼讀私塾,16歲隨父學商。1901年,考入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被選送日本振武學校留學;翌年,在日本弘前步隊實習。1907年,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同年10月,加人中國同盟會。1909年畢業回國,任山西陸軍小學堂教習、監督。旋赴北京,參加陸軍部留日歸國學生會試,列上等,授陸軍步兵科舉人及協軍校銜。后回山西任新軍第四十二混成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標統。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舉為都督。1914年,授同武將軍一等侯,任山西省省長、督辦、督軍等。1927年后,任國民政府委員、軍委會常委、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山西省政府主席、平津衛戍司令、內政部部長、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等職。1930年04月,與馮玉祥、李宗仁聯合反蔣,被南京國民黨政府免去本兼各職,開除黨籍,通令拿辦;9月,中原大戰失敗后,出走大連。1931年08月,回大同;12月恢復黨籍后,任國民政府委員,當選為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1932年,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1935年授陸軍一級上將銜,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兼軍委會副委員長。是年冬,成立“主張公道團”,自任總團長。1936年,被派任綏遠境內“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指導長官公署”指導長官,并任“自強救國同志會”和“犧牲救國同盟會”兩會會長。1937年,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兼預備軍總司令。1938年,任山西省政府代主席、民族革命同志會會長。1944年,任山西省政府主席。1945年,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1947年,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立法院山西選舉事務所主任委員。1949年03月去南京;06月在廣州,任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部長;10月去重慶、成都;后去臺灣。1960年05月23日,病逝于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