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2014年11月8日,經過華西都市報、華西都市網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一個多月的宣傳及網上征名、投票,從近兩千個征名中選出網絡投票前20名的征名,經過多方評審及征求文化人士意見,確定出川塔的新名稱:錦繡天府塔。
取名錦繡天府塔的涵義,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地域代表性
四川塔是目前四川唯一可以與國內其他地方的大型電視塔媲美的電視塔。取名“錦繡天府塔”,明確突出了四川塔的地域特征,不空泛地代表西部,但也不僅僅代表成都,而且與蜀都大廈頂端的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的“蜀都發射塔”區分開來。可以與北方的中央電視塔、南方的廣州新塔、上海的東方明珠塔、中部的中原福塔共同構成中國高塔的“五極”。
2、名稱排他性
“錦繡”、“天府”是兩個常見詞,有類似“天府綠洲”、“錦繡花園”等高端樓盤樓宇,但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還從未見于地標性建筑物,主要原因是沒有類似川塔這樣高大、宏偉、壯麗的建筑物出現,沒有建筑物能名符其實地承受這兩個美麗詞匯。
3、內涵豐富性
(1)“天府”
根據《周禮·春官·宗伯》記載,“天府”最初的含義是負責禮儀的官職,掌管珍貴物品的保管、收藏及陳列。后來收藏這些珍貴物品的地方也稱為“天府”,這是“天府”用于指稱地點的開始。自秦滅巴蜀后至今的兩千多年中,天府之國主要代指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
(2)“錦繡”
錦繡是四川重要的傳統工藝美術品,三國蜀漢時期,成都蜀錦成為蜀漢政權的重要財政收入,蜀漢王朝曾設錦官和建立錦官城以保護蜀錦生產。從此錦城、錦官城作為成都的別稱蜚聲遐邇;四川盆地以成都為中心,形成厚重秀麗的人文積淀,并且自然人文遺產豐富,山河錦繡,從高塔的角度,可以俯瞰四川的錦繡大地;川塔高度為339米,視域半徑為80公里,理論上可以覆蓋2萬平方公里,即使在218米的觀景平臺,也可以俯瞰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錦繡大地。隨著氣候和光線的變化,西嶺雪山、龍泉山、府南河等可盡收眼底。所以“錦繡天府塔”實至名歸。
錦繡天府塔作為四川省嶄新的文化地標性建筑物,既是廣播電視傳輸發射、旅游觀光、餐飲娛樂、休閑購物等的物理載體,又是內涵豐富的文化產業概念,具有高度的不可復制性。
四川山河秀麗、人文蔚起、群星燦爛;蜀錦、蜀繡艷絕天下,獨步芳庭,可以鳥瞰川中壯美景致——用“錦秀”可高度凝練以上多重涵義。
“錦繡”、“天府”兩詞組合在一起,必須用于高大、宏偉、壯麗的建筑物,而川塔實至名歸,可以與北方的中央電視塔、南方的廣州新塔、東方的東方明珠塔、中間的中原福塔共同構成中國高塔的“五級”。
景觀設施
208米室內觀光層
獨特環形設計的208米室內觀光層,面積達800平方米。在透空玻璃外,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設有一個觀景攝像頭,可以直接通過用手操控室內的平板電腦,來調整觀景攝像頭的方位,以便完美實時地觀景全城。
218米室外觀光層
凌駕于城市之巔的218米室外觀光平臺,面積1000平方米,東南西北角各設一處透空玻璃觀景平臺,站在透空玻璃上,俯瞰城市,凌空觀景,體驗心跳加速的刺激。同時,在218米的高空還經常舉辦各種浪漫的求婚活動。
旋轉餐廳
旋轉餐廳,可同時容納200人用餐,提供100多種中、西式美味菜品。這座餐廳配置了全景落地窗,可以360度盡攬城市風光,而旋轉一圈要花上40分鐘。
文化教育
佳佳藝廊
“佳佳藝廊”位于塔上208米高空,是全新打造城市最高空的文化藝術長廊,讓多元文化作品走近尋常百姓,讓游客在西部最高空欣賞美景,品味文化。錦繡天府塔希望與國內藝術機構合作,共同攜手引入油畫、版畫、工筆畫、雕塑、攝影展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作品。
科普教育基地
錦繡天府塔作為城市地標建筑,涵蓋各方面學科知識,加上功能功能布局——廣播電視傳輸發射,是學校及教育機構開展科普教育、拓展學生知識面的最佳教育場所。
塔上游樂
208米、218米觀光層各娛樂項目:模擬飛行、VR單車、模擬賽車、X360體感游戲、STEAMVR游戲等。讓游客充分體驗現代科技帶來的新奇感受。
主要活動
燈光音樂秀
每年年末舉辦品牌活動——燈光音樂秀,組織知名樂隊與歌手,在絢麗多姿的燈光與精彩絕倫的表演中,迎來嶄新的一年。
地球一小時
錦繡天府塔作為地標建筑,義不容辭地加入“地球一小時”的活動中,以此響應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節能減排號召。
世界自閉癥日
每年4月2日當天聯合各公益機構舉辦關愛自閉癥活動,并點亮藍色燈光。呼吁人們關于自閉癥人群。
空中馬拉松
聯合各領域企業舉辦空中馬拉松比賽,在比賽競技的過程中向廣大市民倡導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理念。
文化活動
佳佳文化藝廊長期舉辦各種攝影展,書畫藝術展——“24小時錦繡天府塔攝影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硬筆書法展”等。
高空電子煙花秀
2018年3月2日晚,成華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8“錦繡天府鬧元宵”活動將在天府熊貓塔舉行。
建筑設計
介紹
2004年3月23日,總長87.5米、總重186噸的天線桅桿在四川廣播電視塔的257米機房平臺上緊上了最后一顆螺栓,此舉標志著總高度339米,世界第七、中國第四、中國西部第一高塔的四川廣播電視塔主體工程全部順利完成。
在吸引和借鑒國內外電視塔的經驗基礎上,四川塔的設計首先滿足功能要求,力求在造型上有鮮明的時代感,強烈的地方特色,達到技術與藝術完善的結合,同時增加觀光旅游內容。可發射八套電視和六套調頻立體聲節目,同時具有交通、消防、環保監測,通訊以及導航等多方面的綜合利用能力。
該塔位于成都市新華東路二號橋東北,占地75畝。塔高316m;塔頂設有87m高天線桅桿;塔樓高46m,總高度達339m,建筑面積3054平方米;塔身長153m;塔座部分高49.7m,其中基臺部分為63×63m方形,高15.4m,共三層,建筑面積5850平方米,懸盤部分為發射機房,高28m,設六層,建筑面積4558平方米。據了解本工程建成后可發射八套電視和六套調頻立體聲節目,同時具有交通、消防、環保監測,通訊以及導航等多方面的綜合利用能力。
功能
塔樓為滿足工藝、旅游要求共高10層。下面兩層為微波天線平臺,無外圍護墻,兼做避難層。三、四層為變配點、綜合利用、微波機房等用房。五、六層為室內瞭望、旋轉餐廳。塔樓正錐臺設計不僅合理地分配面積,而且使大面積的幕墻向下傾斜,有利于人們在高空室內向下俯瞰時不會產生折射現象。七層為室外瞭望平臺,讓游人到200平方米露天高空一游,是很驚險的。再以上是附屬設備機房。
塔座基臺部分在圍繞塔身周圍留出環形露天空間,內設觀賞兼消防水池。進塔大廳設在±0.000第三層;出塔大廳設在-5.400第二層,接近地面,第一層為地下設備層。考慮到成都地下水位高又潮濕,塔座四周做護坡綠地降至-10.200地面,這樣也可產生如火箭噴射即將騰空躍起之勢,少幾分因巨大體量尺度給人的壓抑之感。該部分還設有很多室內外公共活動場所,盡量減輕人流對塔上面的負荷壓力。
發射機房部分造型四一個扁正錐臺,懸在四根斜撐之間。將發射機房設置在塔樓與地面之間的設計是其他塔中沒有的。此部分是整個塔的“心臟”,相對獨立,同時增加了室外瞭望平臺,提供不同高度的觀景點。在發射機房層(17.200m)設有2m寬的環形參觀走道,可以對友人進行科普教育。
設計
四川廣播電視塔是由廣播電影電視部設計院李志立等設計師設計修建的。
塔身采用四肢狀造型,八邊形外附四條腿的設計,突破了常見的圓筒形。塔座的四周斜撐輔助拔地而起,塔身四條腿沿斜線向上逐漸縮小,而后猛然將四臂張開伸向藍天,造型剛直,挺拔秀麗,表達出四川人民的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另有一番情趣的是,當你面對四根斜撐中的任意一根,觀望塔時,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川”字,不禁使人聯想到“四川”,道出該塔的地方性。
結構構想
由于功能與造型的要求,相應地產生許多新穎的結構型式,給設計與施工帶來了新課題。經過精心分析、計算、試驗,達到了滿意效果。塔樓樓層支承于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環板,環板內側支承于八邊形筒體,外側支承于筒體伸出的四根鋼筋混凝土斜撐上,斜撐與環板形成框架體系。其中塔樓最大直徑為36m。發射機房部分樓層內側支承于筒體環墻梁上,外側支承于曲面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剛架上,剛架擱置于四根斜撐上,這樣形成最大直徑54m的圓盤空間懸浮在半空中。在這兩部分中,室內空間沒有一根承重柱,最大限度增加了內部空間的使用效率和靈活性。
意義
遠遠看去,電視塔就像一把利劍直沖霄漢。塔基四根巨大混凝土支撐柱將塔身穩穩地支撐起,整個塔身由下到上逐漸瘦身,最終形成一個錐形。電視塔四根混凝土基柱寓含有“四川”之意,上面的兩個蘑菇型的造型,則是有四川特色的“蓋碗茶”。
每個城市都在考慮做一樣自己突出的東西。有特色,一座城市才有自己的生命力。電視塔作為上個世紀城市現代化進程的標志,對一座城市的人文景觀,旅游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國內來說,北京的中央廣播電視塔、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建成后,都成為了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識,也是著名的旅游景觀之一,甚至有不參觀電視塔就不算到過這個城市的說法。相信作為四川省十大文化標志性工程之一——錦繡天府塔塔建成后也會有同樣的意義。這種意義雖然不是一段時間內能看出的,但對一個城市的影響一定是巨大的。
周圍環境
由于塔的體量很大,考慮到城市景觀和本場地狀況,將塔定位于場地中心線與新鴻路交點上,使塔與城市主干道新華東路之間形成較開闊的緩沖域,并成為新鴻路的對景。塔前廣場是游人主要活動場所,在新華東路只設行人入口,與廣場、塔形成軸線,將主入口設在次干道猛追灣路一側,沿府河一側布置商業娛樂中心。塔后為服務區,設次要內部入口,塔東北設社會停車場。
本塔與成都市游樂園、體育場隔河相望,共同組成沿河綠化帶——成都市文化體育娛樂ABC工程。
旅游信息
營業時間
營業時間:9:00-22:00(冬季為10:00-22:00)
售票時間:9:00-21:30(冬季為10:00-21:30)
交通線路
可乘坐公交112路、27路、G27路、1009路環線、342路、126路環線、34路、72路、G34路、27A路、106路、20路、127路、180路、49路、61路、28路等。